当前位置:首页 > 审计论坛

强化审计能力建设 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浏览:  时间:2014-10-08 17:05  [打印]  [关闭]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工作已开始由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过去审计工作以事后监督、查错纠弊为主,必然要向保障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角色转变。审计人员需要在审计的理念、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有新的突破。因此大力加强审计干部能力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才,是审计工作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如何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上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建设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习能力,打牢履行监督职能的坚实基础
  审计机关是专业性要求很高的业务单位,这就要求审计干部不仅要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而且必须要掌握经济、法律法规、管理、财务、工程等多方面知识。因此,认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基层审计队伍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与审计的发展需要,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有的财务知识比较丰富,对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不多;有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强,而政策理论水平不高,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欠缺;有的传统财务审计比较精通,而计算机知识掌握不深;有的善于做具体工作,但组织协调能力缺乏;有的只注重账本核查,不善于总结审计技巧……。因此,作为基层审计机关,要大幅提升学习能力,全方位提升审计干部综合素质,要利用脱产学习、业务讲座、案例教学、实践锻炼、以审代训、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抓好审计人员的教育和培养。要始终把工作岗位当作学习的平台,坚持更新知识、技能,学习中有工作问题研究,工作中有学习成果运用。要通过学习,更新陈旧的思维方式,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抵制腐败思想和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达到业务精通、技能娴熟,成为善于发现、分析和处理重大及潜在问题,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改进审计方式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审计工作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更新审计理念,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发展。
  
  审计创新的目的就是不断改进和加强实务工作,提高审计监督的效果。审计工作需要创新的内容很多,比如:在制度建设方面,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工作中心或经济运行的新环境而不断完善;在审计方法上可以不断拓宽思路,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努力提高审计监督效果;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可以运用现代审计手段,大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拓宽计算机审计领域,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在绩效审计方面,可以大力向社会“借力”、“引智”,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的现状等等。
  
  三、提高协调能力,圆满完成各项审计任务
  审计工作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没有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没有机关内部各科室的沟通协调,做好工作的难度就会很大。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对审计监督工作进行有效的领导与组织,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一是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审计的发展及审计的质量与监督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本身,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审计对象及审计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基层审计机关要注重保持与同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职能部门的良好协调关系,使审计机关自身能够及时了解新的相关大政方针和政策规定,使有关部门了解审计工作情况,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履行职能。同时,在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规章制度的制定方面,要及时将审计监督纳入其中,注重发挥监督合力。二是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交流。审计工作只有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审计职业道德和审计工作制度。审计干部与人协调时,要用平和的口气晓之以理,而不强词夺理,尽量“打开窗子说亮话”,让矛盾各方觉得可亲、可信,切忌“摆架子”、“高人一等”。其次,要以理服人、公正处事、不能“高压待人”。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既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审计职业操守,又要充分体谅和照顾各方利益,做好协调沟通,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审计工作。三要控制情绪、冷静处事。“人好刚,吾以柔克之;人用术,吾以诚感之;人使气,吾以理屈之”,始终保持头脑冷静,切忌操之过急。另外,还要懂得权衡利弊、远谋深算,在协调的同时学会“决断”。一要敢断,业务精、底气足就不会顾虑重重,“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二要善断,多谋才能善断,善断是建立在深思熟虑、情况清楚基础之上的。三是要充分发挥好审计建设性作用。要通过审计揭示被审计单位在机关管理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提出具体可行的审计建议,真心帮助被审计单位纠正违规行为。同时要不断加大审计宣传力度,使被审计单位逐步了解审计审计工作,消除误解,端正认识,进而理解、支持和配合审计工作。
  
  四、提高服务能力,促进各项财经法规和审计结论落到实处
  审计是民主和法制的工具。审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计发现财经管理中规范性、制度性和体制性的问题,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因此,基层审计机关要注重在审上下功夫,在帮上动脑筋,在促上见成效,实现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统一。
  
  (一)坚持依法从审,确保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关系到审计职能的发挥,是检验审计能力的根本尺度。没有审计质量,审计监督就会流于形式,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管理就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也就无从谈起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帮促服务的问题。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和各种规程,建立健全审计承诺制、审计责任制和审计考评等制度,把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都纳入质量控制与监督的视野,确保审计方案周密,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取证细致扎实。对于审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请示汇报,确保每个项目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注重综合分析,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
   审计建议是审计机关为党委政府加强经济管理提供决策服务的主要载体,能否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已经成为提升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的重大课题。当前,审计工作还较多的停留在微观审计层面上,还不能从宏观角度去发挥审计的作用,从体制、机制、政策和法律法规上去研究问题。因此,审计人员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对查出的问题,都要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由现象到本质的审计分析研究,从微观上入手,从宏观上把握。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漏洞。在系统、深入地分析之后,从更高的层次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突出审计重点,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突出重点就是审计中要在重要岗位、重点内容、关键环节上下功夫。一要深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深化对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和对下级政府的财政决算审计。从源头上制止财政资金使用的随意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准确评价,为组织、纪检部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三要重视对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的审计。当前要特别关注重大基建投资等项目的审计监督,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金的使用效益。四要加强事关民生资金的审计。“三农”资金、扶贫资金、社保资金事关社会稳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对民生资金的审计,可确保党的惠民政策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
  
  五、提高依法执审能力,巩固审计监督成果
  审计的成果主要反映和体现在审计决定的落实上,全面落实审计决定既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同时还是树立审计权威的有效手段。一是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抓好审计决定的落实工作。真正做到审计环节一个不能丢,审计程序一个不能少,审计执法到位,切实把审计决定落实当作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二是要建立考核约束机制。把审计决定落实情况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内部年终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对审计决定落实不到位的,审计组长要陈述原由。同时,还要把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纳入各单位部门目标管理中进行考核,以保证审计决定得到落实。三是争取领导的支持。积极争取人大、政府的支持,对一些审计处理难、审计决定落实难的问题和情况及时向党委、人大及政府汇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拒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审计决定的,要借助纪检、监察、公安机关对其单位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除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外,还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重大经济案件线索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查处。
  
  加强审计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工作中心,不断加深对审计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积极应对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创新为动力,发展为主题,服务为宗旨,推动审计工作不断发展。